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知识点众多,选对报考方向,今天中域教育医考小编分享中医专长医师内服方药考核-经间期出血的治法方剂的知识点,希望对报考内服方药的同学有所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一)定义
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氳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二)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病症
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至低温时开始出血;而经间期出血月经量较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转变时。
2.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时期。
3.赤带
赤带排出无周期性,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有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常见宫颈糜烂、赘生物或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经间期出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
(三)病因病机
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排泄月经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演变,阴血渐增,精血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转化。若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若肾阴不足,或湿热内蕴,或瘀阻胞络,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
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精,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耗损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以致出血反复发作。
2.湿热
常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胃,不能化水谷之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复加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3.血瘀
体质素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四)辨证论治
经间期出血的辨证,主要针对出血的量、色、质及全身症状进行辨别。临证还需根据体质、全身情况、舌苔、脉象以及基础体温曲线波动进行辨证,确立证型,拟定诊治方案。
本病诊治重在经后期,以滋肾养血为主,兼热者清之,兼湿者除之,兼瘀者化之,但必须认识到本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阴阳互根的关系,补阴不忘阳,选择适当的补阳药物。
出血时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适当加一些固冲止血药,使阴阳平和,气血和调。
1.肾阴虚证
主症: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常用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等。
若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症见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淡红,无血块,头昏腰酸,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治宜益肾助阳,固摄止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2.湿热证
主症: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当归、白芍、生地黄、黑豆、丹皮、香附、黄柏、牛膝、茯苓、小蓟等。
3.血瘀证
主症: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治法:化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常用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枳壳、桃仁、龟板等。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和阅读
以上就是中域教育小编整理的“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知识点-经间期出血的治法方剂”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试辅导课程,可以通过我们中域教育的在线客服老师进行咨询,中域教育已经11岁了,信任我们中域教育的,依然会选择信任,诋毁我们的,我们保持沉默,并不代表我们妥协,树大招风,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依然再为信任我们的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咨询、辅导服务。
中域教育在线客服罗老师
添加微信,开启视频聊天,可以让您直观的对我们中域教育的服务做了解。
添加微信,您可以随时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课程服务信息。
添加微信,您遇到疑问,可以有个人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删除好友。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中域教育助您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