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知识点【中医内科学】泄泻的辨证论治

来源:中域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6-17 浏览量:527

传统医学中,对于泄泻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如下:


1. 辨证要点:

- 首先要区分暴泻和久泻,然后辨别泻下之物,最后确定脏腑定位。

- 暴泻多发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表证,主要是湿盛邪实,尤其在夏季多见。如果由于暑湿热毒引起的暴泻无度,则属于重症。

- 久泻多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因饮食、劳累、情志等因素复发,常以脾虚为主,或伴有肝脾两病、脾肾同病等,临床上也可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但总体以脾虚为关键。

- 大便清稀、水样或带有略腥气味多为寒湿所致;大便稀或溏,呈黄褐色,气味臭秽,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为湿热所致;大便溏软、臭味如败卵者多为伤食积滞;大便溏稠,夹带白色黏液者常为痰湿壅盛;大便稀溏,甚至完全消化不良,无腥臭味,多为虚寒证候。

- 根据情志郁怒而诱发的病情,可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病在肝;大便时溏时烂,稍有饮食不慎即泻,伴有神疲肢倦,病在脾;多在凌晨发作,大便稀溏,完谷不化,伴腰酸肢冷,病在肾。


2. 治疗原则:

- 急性泄泻的治疗原则是运脾化湿。急性泄泻主要是湿盛,重在化湿,辅以分利,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采用温化寒湿和清化湿热的方法。如果伴有表邪,则辅以疏解;伴有暑邪,则辅以清暑;伴有伤食,则辅以消导。

- 久泻以脾虚为主,重在健脾。如果因肝气乘脾而引起,宜抑肝扶脾;如果因肾阳虚衰而引起,宜温肾健脾。如果中气下陷,宜升提;如果久泻不止,宜固涩。

- 暴泻不可骤用补涩药物,以免保留病邪;久泻不可过分分利,以免耗伤阴液。如果病情处于虚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应根据具体证候进行治疗。

- 在治疗泄泻时,除了运用运脾化湿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祛风药物,如防风、羌活、升麻、柴胡等。这些药物有助于化湿,同时具有升举下陷的清阳作用。此外,《医宗必读》中的治泻九法,包括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方法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参考使用。


添加中域教育在线客服微信好友

中域教育在线客服罗老师

添加微信,开启视频聊天,可以让您直观的对我们中域教育的服务做了解。

添加微信,您可以随时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课程服务信息。

添加微信,您遇到疑问,可以有个人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删除好友。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中域教育助您考试顺利。

上一篇: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知识点【中医内科学】泄泻的预防调护

下一篇: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知识点【中医内科学】腹痛的证治分类

  • 在线留言咨询
  • 姓 名 *
  • 手 机 *
  • 学历及课程
  • 所在城市
  • 性 别  
取消留言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