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域教育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艺术

来源:中域教育 浏览量:907

相传西汉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方士李少翁为了安慰汉武帝,便用麻纸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

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仿如其人的影子,汉武帝居另一顶帐中遥遥看去,烛影中一美女子如李夫人之貌,

却不能近看,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

《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形象生动。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

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非遗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植根于博大的传统文化之中,受众于人民群众,形象生动地将民俗中的吉祥文化和现代美学意识相融合,

寓意吉祥,传达美好,美化生活,抒写人生。


薄如蝉翼的红纸,银白泛光的剪刀,一刀刀,一声声,是尊重,更是传承……蕴含着漫长岁月,在点滴里感受文化积淀……


民间剪纸,借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阳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这是唐代诗人韦庄写的一首《春盘》诗,描述了古人春节时在院门上挂门笺的情景。


这种门笺便是剪纸的一种形式,逢年过节挂在门上,用于驱灾辟邪,招财纳福。

当然,这只是剪纸的一种用途,大多数剪纸,用于四时节令和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


那些庆贺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祥美好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俭朴的农舍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渲染了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也常使屋子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愉快。


不仅春节需要剪纸,在其他节日,巧手们也纷纷用剪纸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如在河南灵宝县,正月十五过后,人们要用黄裱纸剪个金牛贴在大门上,下面还要粘一条纸带,纸带上用朱砂写上四句话:

“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目的是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要爱护耕牛,做好春耕的准备。


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

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等。


中国人喜欢红色,结婚大礼更以红色为吉利色。所以,结婚用的顶棚花、窗花、喜字花、嫁妆花等礼花,

一般都是用红纸剪成的,且多用整张剪裁,不用碎纸拼凑。

所以,人们用连绵不断的回纹图案、喜鹊闹梅、鸳鸯戏水、连年有余、双喜临门、鸾凤和鸣等剪纸,表达夫妻和好百年的美好愿望。


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剪纸,刻意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以上就是中域教育小编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欢迎关注中域教育官网。

添加中域教育在线客服微信好友

中域教育在线客服罗老师

添加微信,开启视频聊天,可以让您直观的对我们中域教育的服务做了解。

添加微信,您可以随时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课程服务信息。

添加微信,您遇到疑问,可以有个人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删除好友。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中域教育助您考试顺利。

上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庆砂陶工艺和宜兴紫砂壶工艺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也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民间故事

  • 在线留言咨询
  • 姓 名 *
  • 手 机 *
  • 学历及课程
  • 所在城市
  • 性 别  
取消留言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