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

来源:中域教育 浏览量:793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

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木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多则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

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布袋木偶造型甚小,仅有7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新中国成立以后,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

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传统的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应加以扶持和保护。


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曲剧种。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及周边湘、鄂、渝、黔等省边区的各民族中。


石阡木偶戏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人像”的“傀儡”,为宋元时期杖头傀儡的遗存。据口传资料,大约在200年以前,自湖南辰溪传入,至今已有7代传人。

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为鼎盛时期,拥有太平班、兴隆班、天福班、杨本家班、泰洪班等。

  

石阡木偶戏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1.是古代杖头傀儡在黔东地区的遗存;

2.研究黔东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例证之一;

3.是研究黔东方言在民间戏曲中运用的活例证;

4.对高腔、平弹的传播学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

5.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造型艺术和服饰文化价值;

6.通过对石阡木偶戏的表演方式、身段、场合、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木偶艺术的发展;

7.对石阡木偶戏剧目在民间的传播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的研究;

8.其蕴含的丰富的宗教信仰理念是研究民间宗教构成心理的又一重要路径。

  

目前,石阡木偶戏失去了原有的观众群体。老艺人相继辞世,只剩下3个耄耋老人,后继无人,石阡木偶戏所依托的人力资源即将消亡。

伴奏乐器、头子、戏装的损坏,剧目、唱腔、表演得不到及时整理以至于迅速失传,都是石阡木偶面临的重要问题。


以上就是中域教育小编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阡木偶戏”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欢迎关注中域教育官网。


想了解如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通过我们中域教育的在线客服老师进行咨询。

添加中域教育在线客服微信好友

中域教育在线客服罗老师

添加微信,开启视频聊天,可以让您直观的对我们中域教育的服务做了解。

添加微信,您可以随时了解我们中域教育的课程服务信息。

添加微信,您遇到疑问,可以有个人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删除好友。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中域教育助您考试顺利。

上一篇: 中域教育带你了解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一篇: 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油炸粿条

  • 在线留言咨询
  • 姓 名 *
  • 手 机 *
  • 学历及课程
  • 所在城市
  • 性 别  
取消留言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