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31532295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动态 > 讲师故事

医案丨学中医前不懂的隐秘:小小肚脐,掌管天地!

日期:2025-02-27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学中医前,你对中医的认知可能是这样的:

诊断:

无非是把把脉,厉害的中医才“望闻问切”,有些业余的还得看西医诊断书治病!

汤药:

开一堆野草虫子,煮一锅又酸又苦的药汤,每天都要捏着鼻子喝下去,还不一定起效。

针灸:

哪疼扎哪,有的还要通电,也不说原理是什么,反正扎了身上感觉能“松快”点。

图片

但学了中医后才知道,原来中医的门道竟有如此之多。

诊断:

除了传统的“望闻问切”,有的医生还会用到“算”,结合术数知识更加精准地确认病情,中医的诊断结果也没有什么这个综合症那个症候群,医生辨症使用的理论大多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辩证等。

图片

汤药:

首先中药的剂型就不仅限于汤药,膏丸丹散,酒露汤锭,都是中药的剂型;除此之外,药方也不是随手开的,无论是经方还是验方,都有迹可循,有规律可循,既要有“君臣佐使”,又要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口诀。

针灸:

针灸更是博大精深,“哪疼扎哪”大多是“入门款”,不同流派的针灸遵循的原则大不相同,但很多高明的针法都遵循了一个原则,即“整体理论”

头疼可能要扎脚,脚疼可以扎胳膊,既能避开患处,减低风险,治 疗效果反而一点不打折扣,有了整体理论的思想,更有利于学好针灸。

八卦脐针就是遵循着这种理论。

图片

光看到名字,你可能觉得针灸和八卦没什么关系,一个是医术,一个是易经,这怎么可能有联系?

其实中医自打“出生”之日起,就和周易结合了起来。

孙思邈的《易学》中就写过:不知易,不可以成太医。

八卦脐针的理论,就是把“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定位在我们的肚脐周围,运用不同方位对应卦象的特点,来通过针灸,刺激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达成治 疗的效果。

图片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同时利用银针,刺激正下方的坎位(肾水)和离位(心火),就形成了“水火既济阵”

水和火就像一阴一阳,正好对应我们的心和肾,我们的任脉并不是完全畅通的,刺激这两个位置,就像是在水与火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联通了任脉,也让我们的心肾能够相交,达到“既济”的状态。

图片

这两个穴位同时刺激,对失眠多梦、高血压、更年期等情况,都有很好的治 疗效果!

中域学员们有很多人选择跟随吴春梅老师学习“八卦脐针”,学成之后既能治 疗自己,又能帮助调理家人的身体,真正做到了“一人学医,全家受益”

学员老何就是自学八卦脐针的受益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何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尴尬”的问题。

阴囊潮湿、肛门瘙痒,这两个毛病虽然看起来不大,但阴囊潮湿出现的异味,和因为肛门瘙痒导致自己不得不在一些公众场合公然“挠腚”的动作,都让他十分尴尬。

图片

无数次的“社死现场”和求医问药无果,让老何下定决心,这次自己学中医,给自己治病!

对于具体自己要学什么,他咨询了自己的老师,吴春梅。

了解到老何的情况后,吴春梅告诉他:

“正好我*近刚上了八卦脐针的课,对你的问题还挺有效的,你学了之后给自己扎针试试!”

从八卦脐针课上,老何好像找到了解决自己“尴尬”的良药,晚上他根据自己的症状,针对性地扎了坎、离、兑三个位置,结果晚上睡得特别香,早上起来阴囊潮湿的问题减轻了,肛门瘙痒直接扎好了!

微信图片_20250227091441.jpg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困扰了老何一个月的问题,当天晚上扎针,第二天早上基本见好!

吴春梅老师是中域教育非常“全能”的一位老师,她以针法立足,开始教给大家董氏奇穴,后来又先后分出了中医舌诊、八卦脐针、中药茶饮等特色课程。

虽然比其他老师看起来年轻很多,但因为她足够“全能”,对待学员们也足够耐心,所以吴老师的“成材率”、“好评率”在中域教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图片

如今,吴春梅的学员们已经有很多人可以独立创业、开医馆,或者帮助亲戚朋友调理身体。

他们一边依靠自己的知识获取一定的财富,又在一次次治 疗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微信,进学习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