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31532295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动态 > 讲师故事

1只蜜蜂,3个月,他让濒死患者扔掉了寿衣!

日期:2025-04-03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图片





导语



“爽!再刺!多刺我几下!”老顽童周伯通大叫道。

小龙女手持玉峰针接连刺下,听他不住地叫好。一共刺了十余针,只见他体内剧毒散尽,长舒一口气,笑道:

“以毒攻毒,众妙之门!”

读到这里,陈书武会心一笑,眼神不由自主地挪向诊桌上的蜂盒,里面数十只蜜蜂正在嗡鸣蠕动。

“这祛顽疾的法门,我也有。”

指导主编:张同轲

执行主笔:张睿冈

小不点,大救星


诸位但凡看过《神雕侠侣》,想必都对小龙女的“驭蜂之术”不陌生。

图片

身中冰魄银针和情花毒,小龙女自认命不久矣,乘杨过熟睡之际跳下断肠崖,不曾想幸免于难,还发现了老顽童周伯通的玉蜂。

她以蜂蜜为食,竟能缓解身体的疼痛,甚至驱散体内的剧毒。

日后周伯通被毒蜘蛛咬伤,她指挥群蜂叮咬,也帮助他成功驱毒,化险为夷。

蜂蛰祛病,别以为只是文学作品的杜撰。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蜂螯有毒可疗疾”。

图片

2000年来,历朝历代都有医者尝试,用毫厘之间的蜂针、细如涓滴的蜂毒,祛顽疾、治大病。

来自山东烟台的陈书武就是其中之一。

从事蜂疗事业之前,陈书武只是一位普通的蜂农。

家里世代养蜂,他也顺其自然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图片

他每天做得*多的,就是身穿防蜂服,穿梭于蜂箱之间,听着群蜂在耳边嗡鸣,看着这群小家伙漫山飞舞,不断将采回来的花粉运进蜂巢。

待时机成熟,他就会从蜂箱中取出蜂窝板,插入摇蜜机中,不停地转动把手,待汗珠从额头滚落,晶莹的蜂蜜也就留在了桶底。

图片

日子虽然有些单调,但陈书武踏实勤恳,还是靠着养蜂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收入,甚至一度有了自己的小工厂。

但朋友偶然送的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书武,你不是养蜂吗?你看看这本书,这蜜蜂居然还能治病哩!”

图片

陈书武接过一瞧,紫金相间的封面上,印着大大的四个字:

《蜂刺疗法》

夜深了,忙完了一天的活儿,陈书武好奇地翻开了这本书。

这一看,他就停不下来。越看,眼睛瞪得越大。

风湿、类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更年期综合症;前列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Ⅱ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

这些自己整天打交道的“小玩意儿”,居然能治这么多病?而且还能做到根治?

他不由得看了一眼作者:陈伟。

在那个互联网尚未全面普及的年代,陈书武翻遍纸面文献查找该人的资料,一查不由得肃然起敬:

图片
陈伟老先生

陈老是西医出身,在抢救一位被蜜蜂蜇伤的患者时,发现其患了七年之久的面神经炎不治而愈,从此开始深入研究蜂螫疗法。

他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完整系统的“蜂刺疗法”临床调理体系,是蜂疗专科的创始人,更提出了蜂刺调理恶性肿瘤的医理以及蜂毒药理。

1990年,他倾尽毕生心血所写的这本《蜂刺疗法》,也是国内首本系统化、理论化、临床化的蜂疗专著。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240.jpg

敢情我得到的,是开山掌门的“武学秘籍”!

往后的几天,陈书武都没有睡好。

他想起了周围一些饱受慢性病困扰的熟人。

自己认识的一个长辈,多年高血糖引发糖尿病足,虽然勉强保住了双脚不用截肢,但那黢黑溃烂的脚趾,还是看得他胆战心惊。

还有一个亲戚,自打得了哮喘,冬怕凉夏怕热,连出趟门都成了奢望。每次去她家里,看到她长期蜗居无精打采的模样,心里真不是滋味!

图片

“如果他们早点接触蜂疗,或许就不用那么遭罪了。我现在手头正好有蜜蜂,正适合学这门技术,一旦学会,能帮不少人呢!这可比单纯养蜂有意义多了!”

深思熟虑后,他*终决定:做蜂疗!

他把那本《蜂刺疗法》不知看了多少遍,直到把理论知识全部弄懂、弄透为止。崭新的封面渐渐变得破烂不堪,里面每一页更是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图片

为了搞清楚哪种蜜蜂疗效适宜,陈书武直接拿自己当“小白鼠”。

他试过南方医生常用的中华蜜蜂,也就是俗称的土蜂。

这种蜜蜂个头小,蛰后无论是刺痛感、红肿反应都比较轻微。

但遗憾的是,较低的毒性,带来的是较弱的疗效。

陈书武自己也有腰腿疼痛的毛病,用土蜂试了几次,症状缓解得并不明显。

恰如《神雕侠侣》中黄蓉的师妹程英,温柔内敛,缺乏张力,难以达到“以毒攻毒”之效。

图片
中华蜜蜂&程英

他还拿野外抓的胡蜂往身上扎,也就是大马蜂。

“硕大”的蜂针蛰入体内,陈书武不由得一激灵!

疼!真疼!像是被钢针扎过一样疼!

很快,这种痛觉蔓延全身,就像被无数普通蜜蜂蛰过一样。

当天晚上,他疼得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蛰过的部位鼓起馒头大小的红包,又痛又痒,甚至还发起了低烧。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626.jpg

陈书武忍着疼痛查阅资料,发现普通蜜蜂蜂毒为酸性,而马蜂蜂毒为碱性,血溶性极强,过敏反应大,人体难以耐受。

好比杨过的师伯李莫愁,行事极端,一手“赤练神掌”和“冰魄银针”狠辣无比,恰似胡蜂之毒烈性难控!

图片
胡蜂&李莫愁

唯有平日里用的意大利蜂,毒性适中、痛感适中、疗效适宜!

就拿普通的关节炎来说,仅用一只蜜蜂,一次就见效!

好比驭蜂的小龙女,性格清冷但心怀慈悲,既能以蜂御敌,又能用蜂疗伤,恰如意大利蜂“毒性可控、疗效显著”之特色。

图片
意大利蜂&小龙女

陈书武细细端详着蜂盒,里面的小家伙通体金黄,仅在腹部末端有点黑色的小斑。

这是意大利蜂独有的特浅色类型,亦被称为“黄金种蜜蜂”,仿佛遍身金光,闪烁着治愈的光辉。

陈书武嘴角轻轻上扬:

“就它了。”


不收费,不后悔


转行初期,陈书武*头疼的,就是接不到患者。

原因无他,一是怕蜂蛰,二是不了解、不信任蜂疗。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636.jpg

“一只小蜜蜂能治病?别逗了!真有这么神,那大夫都下岗了!”

每当陈书武给附近的人推荐蜂疗,都会受到这样的冷嘲热讽。

好不容易迎来的*个病号,是被他生拉硬拽“拖过来”的邻居。

“你不是腿疼了好多年吗?试试蜂疗吧。”

邻居一听,立马白了他一眼:“老陈啊,有病乱求医,也不能真乱来啊。我腿本来就疼,你还拿蜂子蛰我?”

“可你看了那么多大夫、吃了这么多药也不管用,就试试这个新法子呗。放心,我不收你钱,而且只给你蛰一只,也不怎么疼。”

半信半疑间,邻居勉强答应了。

图片

陈书武用镊子夹起一只蜜蜂,接触到邻居皮肤的一瞬,蜂尾轻轻抖动,蜂针扎进了体内。

“疼吗?”陈书武问道。

“还行,没想象中疼。”邻居的表情很是轻松。

不过临走的时候,他还是“警告”陈书武:“咱可说好了,要是没效果,我不可能再让你蛰第二次。”

没想到第二天,邻居一大早就敲响了陈书武的家门。

开门后,他大步流星走了进来,腿脚看起来比昨天利索了不少。

“真神了,我腿居然不疼了!老陈,你这蜜蜂行啊!”他兴奋地向陈书武报喜。

图片

首战告捷,陈书武激动之余,想把蜂疗进一步在亲戚中推广。

陈书武的姨妈,患有多年心脏病,他提出想用蜂疗帮她调理一下,没想到对方的态度比那位邻居更坚决,无论如何都不同意。

不论陈书武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解,依旧没能说服对方。

“好意我领了,可我这病,专家都说去不了根,你这「偏方」估计也够呛。我现在吃药维持着也挺好,就别瞎折腾了。”

无奈之下,陈书武只好想着“下次再说”。

可永远没有下次了。

过了几天,噩耗传来,姨妈心脏病突发,走了。

图片

出殡那天,陈书武的皮鞋像是钉在地上,怎么也挪不动步,脸上的泪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一是难过,那可是从小把他视为己出的亲姨啊。

更多的则是遗憾,自己明明有机会、有能力帮她治好,可她为什么就是不肯相信自己?

擦干眼泪,陈书武干蜂疗的决心更重了。

他不想让姨妈的遗憾,在其他家庭上演。

他开始在村子里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门诊,不过宣传的重点不是蜂疗,而是免费。

图片

“既然大家对蜂疗有所疑虑,我干脆先免费给他们治,靠效果说话,我就不信口碑打不出去!”

终于,有人被“免费”二字所吸引,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事实证明,这些人赚大了!

皮下结节、脂肪瘤,针灸多次不见效,经过蜂蛰调理,成功消融;

图片
左为皮下脂肪瘤针灸调理,没有效果
右为蜂刺调理,成功消融

十年的偏头痛,遍访名医无果,蜂疗三个月后,完全康复;

多年的静脉曲张,三甲医院没治好,在陈书武这里一次见效,一个月后基本康复;

图片
左为调理前,右为调理后

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痛风……这些在西医眼里需要长期调理,乃至终生服药的疑难杂症,通过蜂疗,几次就见效,而且还能去根!

那段时间每调理完一个患者,不管对方病情多严重、调理过程多复杂,陈书武都坚持不收费用,只要帮他多宣传宣传,他就比啥都高兴。

有的患者觉得光做“义务宣传员”还不够,干脆送上一副锦旗以示感激。

图片

渐渐地,陈书武的门诊生意愈发红火,哪怕后续改为正常收费,病号数量也只增不减,甚至不光局限于烟台,青岛、济南,乃至省外的患者慕名而来,心甘情愿被他“蜇”。

蜂疗事业,算是立住了。

但他还不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了难度更高的领域——蜂疗治癌痛。

当他把第二家诊所,开在三甲肿瘤医院的旁边,家里人都觉得他“疯”了。

当他把“*治癌痛”的招牌摆在诊所门口,路过的人都觉得他“疯”了。

图片

但他有信心!

无论是刚开始学习蜂疗理论知识,还是考取蜂疗技师证的再培训,导师和专家都强调过,蜂疗在癌痛领域的巨大价值。

蜂毒中含有一种名叫“蜂毒肽”的抗癌活性物质,在特定剂量下,可以有选择地杀死癌细胞,但是对于正常细胞没有太大影响。

只要应用得当,蜂疗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进而缓解癌痛,甚至可以让患者长期、高质量地带瘤生存。

图片

可*初的一段时间,新诊所也面临着无人光顾的尴尬局面。

他见过不少人,神情踌躇地望着门口的招牌,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走开了。

蓬乱的头发,肩头落满头屑;不修边幅的穿着,衣裤上沾满灰尘和油渍……一看就是长期陪床的重病患者家属。

图片

陈书武内心很是酸楚。

有多少*病人,宁愿相信宣传单上的天价“神药”,也不愿试一试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蜂疗。

图片

他很想主动去和他们聊一聊,但“医不叩门”四个字,牢牢印在他心里。

思前想后,他在“*治癌痛”的招牌下面,又添了熟悉的两个字:

“免费”

这一次,家里人彻底坐不住了。

“你说你,之前养蜂、办厂,都能赚到钱,自打搞了蜂疗,天天赔钱给人治,你这转行转的有啥意义?”

陈书武耐心地解释:“钱赚多少算多?和救人命这种大事比,一时的小利算个啥?”

图片

这一招再次奏效了。有人被“免费”两个字打动,犹豫着走进了诊所。

“要不是看你免费,但凡有一点办法,我们都不会来你这儿。”

很多患者和家属*次来就诊,都会说类似的话。

但很快他们就“后悔”了:

为什么不早点试试蜂疗?!

陈书武印象*深的,是一位骨癌晚期的患者。

初次就诊,他厚厚一摞病例让陈书武看得眉头紧锁:

图片

71岁的高龄,骨癌晚期加肺转移,同时伴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基础病。各大医院都拒绝收治,家里人甚至连寿衣都已经置办好。

蜂疗,是他求医路上的*一站。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陈书武态度依旧坚定:

“可能调理周期会有点长,但我有信心。”

他没有食言。调理十几天后,患者已经可以下地慢慢行走;三个月后,疼痛完全缓解,几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陈书武到现在还记得,调理一个月左右,他突然接到这位患者的报喜电话。

那天,感觉身体状态有所好转的他,尝试着自己出门,沿着家门口的小河慢慢溜达。

过去,都是家里人用轮椅推着他走。每次望着潺潺的河水,他都有种生命流逝的绝望感。

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图片

但这次不一样。走着走着,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他弯腰咳了好一阵,直到从嗓子眼里咳出几个带血的硬块。

一种的松快感,从胸口蔓延到全身。这一咳,仿佛把体内的顽疾全都咳了出来。

他慢慢直起腰,目光又落到了面前的小河。河水像往常一样川流不息,但这一次,他却看到了奔涌的生命力。

图片

他迫不及待拨通了陈书武的电话。

“陈大夫,我感觉我‘活’过来了!”


路虽远,亦前行


专职从事蜂疗二十余载,陈书武与那群金黄色的“小不点”,默默守护着无数病痛之人。

他不断改进、提升医技,只为让每一次蛰刺,都更有效,更温柔。

图片

过敏反应,是蜂蛰调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症状轻的时候,患者会浑身瘙痒、恶心难受,脸也肿得像发起来的面包;严重时,甚至会呼吸困难,陷入休克的危险境地。

尽管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皮试中顺利通关,但偶尔碰到那些反应剧烈、不得不放弃调理的患者,陈书武心里就像被揪了一把,满是遗憾。

怎样才能把这恼人的过敏反应降到*呢?

陈书武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日夜苦寻答案。终于,他灵光一闪,决定用中药来喂养蜜蜂。

图片

菊花清热抗喘,玫瑰散瘀止呕,甘草益气安心……把这三味草药混合其他药材泡水,加入蜂蜜后喂养给蜜蜂,过敏反应大大降低。

就连93岁的耄耋老人,也能安然接受数个疗程的调理,未见丝毫异样。

图片

除了过敏,疼痛亦是蜂疗的“拦路虎”。别说老弱妇孺,就是很多膀大腰圆的壮汉,面对小小蜜蜂,也能吓得闭眼后退、冷汗直冒!

为了让调理过程更舒适,降低患者恐惧感,陈书武想了个法子:

蜂毒中的组织胺正是蛰刺时*嚣张的“疼痛因子”。针对怕疼的患者,陈书武每次调理前,都会从蜜蜂体内排出一部分组织胺,然后再施治。

痛感降低,疗效不打折!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742.jpg

“不过是多费些功夫,只要能让患者舒服,这算啥?”

用这种无痛疗法,就连不到一岁的孩子,都能不哭不闹接受调理,顺利治好了麦粒肿。

除了精进医术,他还不遗余力投入到蜂疗推广的工作。

凡是想学的,概不藏私,一并倾囊相授。

“治病救人是功德,传播治病的法子,是更大的功德。让更多的人掌握蜂刺疗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陈书武打开微信,翻着聊天记录,细数自己“爱徒”们的成就:

同村的邻居,曾是面朝黄土的农民,如今凭蜂疗开诊,日进斗金,告别了汗珠摔八瓣的苦日子;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745.jpg

四川学员的推拿店,因蜂疗焕发新生,客似云来,搭上了创业致富的新风口;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747.jpg

安徽餐馆的服务员,零基础学蜂疗,两个月后,在陈书武的指点下,也拥有了自己的蜂疗馆……

微信图片_20250403142750.jpg

治愈他人,成就他人,这何尝不是一份天大的功德?

放下手机,陈书武又拿起蜂盒投入到工作中。

他夹起一只蜜蜂,当蜂针刺入患者体内的一瞬间,陈书武手中的镊子稍一用力,让小家伙提前“寿终正寝”。

这是他20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一个习惯。

图片

蜜蜂蜇人,是用生命在付出。它腹部的刺针,由精巧的倒钩构成,一旦刺入皮肤,便牢牢锁住。当它试图挣脱时,带出的不仅是刺针,还有一部分内脏。那一刻,生命也随之凋零。

图片

其他蜂疗医师,往往会蛰完后直接拔出,任凭蜜蜂在挣扎中死去。

而陈书武,每次都会送这些小家伙“提前上路”。

“它们立了这么大的功,不忍心让它们走得太痛苦。”这位朴实的烟台汉子笑着说道。

21天,是一只蜜蜂从孵化到成长的时间。此后,它时刻枕戈待旦,为了拯救患者,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生命,使命在蜇刺间终结。

21年,是陈书武全身心扑在蜂疗事业的岁月。他的使命征途宛如漫漫长路,待他救助的患者、待他影响的人群,还有很多很多……

图片

陈书武手持蜂盒,目光坚定。

那金黄小蜂,以命相付;他亦倾尽全力,治病授法。

江湖路远,有人仗剑除恶,有人悬壶济世。

他这一生不习武艺,却以蜂为剑,以毒化药,救死扶伤,何尝不是另一种侠义!

(本文部分图片仅为示意

如有冒犯、侵权可删)



·全文完·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微信,进学习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