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耳朵就让人重获健康!半路出家的她,凭什么让西医大夫心服口服?

接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学诊断难于学调理”。
因为诊断需要广泛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才能从复杂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中找出病因。
可有人,却能在学医仅仅40天的情况下,就为患者做出系统性的全身诊断!而且和用价值百万仪器检查出的结果一样精准!
这一切是怎样做到的?

指导主编:张同轲
执行主笔:潇 潇
学医月余 征服西医大夫

时间回到2005年,常州的一场医学分享会上,三十多位医护人员正注视着讲台上一位局促不安的年轻女子。
她是马艳芬。一周前接到会议邀请函时,她彻夜未眠,此时距离她接触耳穴疗法不过月余。
这是她人生*次站上市级医学分享会的讲台,台下坐着的都是胸口别着金边院徽的主任医师,一个“初学者”在这些行业专家面前讲课,马艳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实操环节,常州某医院的护士长一脸不屑地走上台:
“请老师通过耳穴帮我做一个全面的身体诊断,我可刚在医院做完体检,检查报告就在我兜里!”
这位护士长前几天专门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用的都是20万到100万的先进仪器,她手上拿着的是精准的数据报告,就是为了来验一验这耳穴的虚实。
听到这话,本就紧张的马艳芬后背都出汗了。这是来砸场子的吗?一个学科刚学了40天,哪有底气去跟权威检测报告比?
万一自己给出的检查结果和她手里的报告不一样,多下不来台啊?
那时候耳穴这个概念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大部分人都对其不了解、也不认可。台下的人面面相觑,似乎都在等待着一个大型翻车现场……
已经被架到这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当时耳穴诊断也没有什么先进的仪器,马艳芬就拿一个小探笔,通过触摸耳朵去诊断,花了三五分钟给两个耳朵做了检查之后,现场给出三个诊断结果:
胆囊不好;
腰椎L4-L5膨出;
体内有持续性炎症。
话音未落,护士长一把抢过话筒。
马艳芬暗想:不好,她是要说结果不对吗?今天不会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结吧!
没想到护士长激动地说:“老师,三个诊断都对上了!我是胆囊切除,而且腰一直不好!”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了3秒钟,随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护士长解释说,她本人很喜欢中医,但对耳穴没有任何了解,带着好奇和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到现场,想一探虚实,没想到结果这么神奇。
护士长感慨:“耳穴是个好东西!它真的能够帮到人,我以后要好好研究它,把它用到临床!”
后来,只要马艳芬到常州讲课,护士长都会邀请她到家里坐坐,给老母亲进行耳穴调理。
仅仅40天的学习就征服了一个西医,诊断结果与百万元设备如出一辙,这样的奇迹,其实不仅仅是耳穴本身厉害,更是马艳芬谨遵师父的教诲,每天去实践的结果。
在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化小爱为大爱”的感人故事。
谷底重生 化小爱为大爱

马艳芬并非医学科班出身,读书的时候她学的是会计专业。
工作后的第二年,突如其来的重创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父母因常年劳作,先后被查出*,尽管四处求医,却还是没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突然之间失去双亲,她的世界一下子天塌了。一时间,她对一切都失去了斗志,无心工作和生活,整日沉浸在悲伤和懊悔里。
为什么生了病却没有早点发现?
如果能懂点医学常识,这一切是不是还可以有转机?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她开始对医学方面的内容格外留心。偶然的机会,她去听了一堂耳穴疗法的课。
讲课的现场,一位学员心脏病突发,现场一片惊慌。老师却临危不乱,*时间来到学员身旁,为他进行了耳穴诊治,不到1分钟的时间,学员就被抢救了过来。
这让马艳芬大为震惊,小小耳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
她当场被折服,认认真真听完了两天完整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向老师诉说了自己父母离世的苦闷。
老师说的一句话,马艳芬至今都记忆清晰:
“孩子,化小爱为大爱。”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父母的爱已经无法弥补,唯有把这份遗憾化作对众生的大爱,在医学和救死扶伤中,用大爱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
带着这份信念,她把几乎所有的心力,都倾注于对耳穴的学习和研究上。
起步晚,她就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弥补,比别人研究得更多更深更透彻。
当年马艳芬在各地新华书店买不到的耳穴书籍,远在大洋彼岸的黄教授早已出版了十几本并远销多国。
黄教授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的耳医学专家之一,也是中国*的耳医学医师之一。《WHO耳穴国际标准定位方案》都是由她主持制定的。
因为在耳医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她被多国领导人接见。
古巴总统接见黄丽春教授
在世界国际耳穴疗法和耳医学专题研讨会上,黄丽春被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
只是黄丽春教授之前一直在大洋彼岸生活,没有机会跟随学习。
自己苦苦摸索了七八年,都没有得到名师指点。这次黄教授要回国教学的机会,对马艳芬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但这毕竟是名师,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要有耳穴的基本功,但这对已经研究了七八年耳穴的马艳芬已经不是阻碍。
真正难的是语言问题。因为教学的课件没有翻译,是全英文版的,那些专业的英文术语,对马艳芬来说真的像天书一样难懂。
这么难得的机会,总不能因为语言障碍轻易放弃吧。
怎么办?她只能拼命地记和背,别人学到8点,她就熬到12点,愣是靠一股子蛮劲,做到只凭看图和笔记就能知道英文课件的准确含义!
她所做的努力,黄教授都看在眼里,对她青眼有加,一直带她学习了7年的时间,直到实在高龄无法继续教学。
耳保健操 扣响万家幸福门

走过这些曲折的岁月,马艳芬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心里没底的“初学者”。
她取得了美国国际耳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国内国际双认证营养师、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被聘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但马艳芬*引以为傲的并不是那些荣誉和头衔,而是那套凝结她半生心血的耳保健操。
《黄帝内经》有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耳朵是全身经络气血汇聚的关键部位。
专注于耳穴研究的马艳芬深知,耳穴疗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符合《黄帝内经》“治未病”和“简、便、验、廉”的诊疗理念,对于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怎么能让更多人了解耳穴,并通过耳穴受益?带着这个想法,她开始进行耳保健操的研究。
2017年,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研究和优化,一套融合传统耳穴理论与现代保健理念的耳保健操终于问世。
她将复杂的穴位按摩简化为老少皆宜的手法,教给学生和所有愿意学习的人,还专门组建了耳保健操打卡群。
令人惊叹的是,8年过去了,这个打卡群至今仍在活跃!
很多*早加入的人,近3000个日子都仍在坚持!
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这套耳保健操的益处:简单、有效、能带来健康。
江苏一位连续被头疼困扰了26年的学生,在坚持做耳保健操后,度过了*个没有头疼的三伏天!
而且做耳保健操后的这一年,他都没再感冒过,整个人神清气爽!
80岁的老人,每天坚持做耳保健操,本来都已经谢顶了,现在呼呼开始往外长新的头发。
还有人在小学里当班主任,因为自己受益,便每天带着学生准时做耳保健操。
她发现,做完之后,下午上课,孩子们都不容易犯困了,听课质量特别好。期末他们班的成绩,排到了年级*!
冬天感冒频发,别的班的孩子隔三差五请假,但他们班的孩子没有一个感冒的!
不花一分钱,人人都能做,每天揉揉耳朵,就能带来健康。
在口口相传中,这套耳保健操已经让数万人受益!
在马艳芬看来,这些受益和自发传递健康的身影,远比任何奖杯都来得珍贵。
薪火相传 为耳穴奋斗终生

大爱不仅在于医者仁心,更在于薪火相传与教书育人。
耳穴临床及传承近三十年,马艳芬培养学生数万人,遍布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
跟她学习的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手法考试,考试通过才能下课。
她有句口头禅:“不过关别下课,我陪着你练,直到练过关为止。”
这么负责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技术能不过硬吗?
跟她学习的,有小白、也有中医大夫,甚至有西医主任医师、博士后。
无论什么人,只要肯学,她都倾囊相授。
她教出来的学生,贴耳穴的技术,甚至要比医院里专业的医师还精准。
她在采访中骄傲地说,她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有一位患者因脑血栓造成无法正常行走的问题,医院都没有解决办法。
结果她的学生给调了一次,患者第二天就能独立行走,调了五次之后,跟正常人一样!
学生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马艳芬。
还有一位学生,调理好了患者十多年的*。
这位患者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结婚十多年都没有孩子,四处求医问药无果,一度放弃调理。
马艳芬的学生对其进行耳穴调理后成功怀孕!
在疫情那个特殊时期,大家都不敢出门。
去医院不方便,买药也不方便,有了病痛很难解决。看到这个情况,马艳芬心里着急,很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于是她直接开了线上课。
3天时间里,就有近万人进入她的课程间学习。
跟她学习的人,小到感冒咳嗽,大到血压中风,都轻松用耳穴疗法搞定,不针不药,在家解决了棘手的难题。
她甚至将这个技术传到了国外,通过“一带一路”健康行公益活动,马艳芬把耳穴带到了尼泊尔等**,让南亚人民也体会到了古老的中国智慧。
采访的*,马艳芬展示了她编写的教材,教材的背面,印着她为自己写的一首藏头诗:
为筑百姓健康梦,
耳聪目明到天年,
穴位养生保康健,
奋勇当先领头雁,
斗升之年愿奉献,
终生愿把经验传,
生命不息照人间。
——为耳穴奋斗终生!
当年把她从人生低谷中救赎出来的耳穴,如今成了她毕生的追求。
半生光阴,在耳廓的方寸之地刻写大医精诚,在耳穴的星辰图谱上绘制生命密码。
千万次穴位探索之中,为无数病患叩响健康之门,也牵引着莘莘学子触摸岐黄脉动。
她说,希望耳保健操能够像眼保健操一样,在中小学普及开来,让孩子们从小受益,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耳穴的奥妙。
或许有一天,马艳芬的理想,终将照进现实。
(本文部分图片仅为示意
如有冒犯、侵权可删)
·全文完·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