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31532295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动态 > 知识分享

《黄帝内经》中的脾胃调理指南:别依赖药物!试试这碗粥,唤醒"罢工"的消化力!

日期:2025-04-21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如果你容易胀气、脾胃失调,那你不妨自测一下——

舌苔是不是厚如积雪

指甲是不是苍白无华

如果上边两条你都中了,那你可要注意了,这正是典型的脾虚湿困之象!

图片

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超70%存在脾胃问题,消化功能衰退如同生锈的齿轮,引发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连锁反应。

与其依赖健胃药,不如用食物温和调理,重启消化系统的生命力

脾胃是后天之本

图片

养生先养胃

《黄帝内经》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脾胃如同身体的"中央厨房",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能量

但现代的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却面临三重危机:

1. 牙齿退化:咀嚼不充分加重胃肠负担 

2. 消化酶减少:40岁后消化酶分泌量下降50% 

3. 肠道老化:有益菌群数量每十年减少30%

微信图片_20250421174958.jpg

元代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现代医学研究也可以证实这个观点,脾胃虚弱会导致:

- 营养不良型贫血(血红蛋白<110g/L) 

- 肌少症风险增加3倍(四肢肌肉量下降) 

-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代谢综合征

脾胃虚弱的“身体警报”

图片

看面色:萎黄无华,眼袋浮肿(脾虚湿盛)

摸腹部:肚皮松软下垂,按之如棉(中气下陷)

察二便:大便溏稀粘马桶,小便频急(脾失健运)

观舌象:舌体胖大齿痕深,舌苔白腻(湿浊内阻)

微信图片_20250421175009.jpg

明代《景岳全书》记载案例:某官员长期腹胀,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三月,不仅消化改善,连多年的下肢水肿也消退。

这说明,脾胃调理可产生全身性改善

而依赖药物调理,对身体负担加重,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道古方四神汤改良版的粥品——

四神养胃粥

图片

古方改良的“胃肠修复剂”

图片

材料:

- 茯苓20g:祛湿不伤正的"天然海绵" 

- 芡实15g:健脾止泻的"水中人参" 

- 去芯莲子30g:养心安神的"脾之果" 

- 鲜山药100g:修复黏膜的"植物创可贴" 

- 小米50g:养胃黄金米(糖尿病人换燕麦) 

- 陈皮3g:理气化痰的"胃肠清道夫"

图片

做法:

1. 茯苓掰小块冷水浸泡2小时,释放有效成分 

2. 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浸泡淡盐水防氧化 

3. 所有材料入砂锅,加水1500ml 

4. 大火煮沸撇浮沫,转小火熬1小时至米油浓厚 

5. 晨起空腹温服,每周5次

图片

配伍精妙:

- 茯苓+芡实:经典祛湿组合,提升20%水分代谢率 

- 山药+莲子:脾肾双补,促进消化酶分泌 

- 陈皮+小米:理气助运,增强肠道蠕动频率

看症状调理,食疗推荐

图片

1. 胃胀反酸:萝卜陈皮饮 

- 白萝卜200g切丝,陈皮10g,加水500ml煮20分钟 

- 餐后1小时饮用,含α-淀粉酶促进消化

2. 食欲不振:山楂鸡内金饼 

- 生山楂50g、鸡内金粉5g、全麦粉100g制饼 

- 早餐食用,增强胃蛋白酶活性

3. 大便溏稀:姜枣茯苓糕 

- 生姜汁20ml、去核红枣50g、茯苓粉30g蒸制 

- 下午茶食用,调节肠道渗透压

微信图片_20250421175102.jpg


脾胃养护“三要三不要”

图片

晨起三件事:

1. 吞津叩齿:唾液淀粉酶激活消化系统 

2. 仙人揉腹: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36圈 

3. 生姜米汤:3片生姜+100ml米汤温胃

图片

饮食禁忌:

1. 忌汤泡饭(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50%) 

2. 忌冷热同食(引发胃肠痉挛) 

3. 忌晚餐过晚(睡前3小时禁食)

*,别放过这餐桌上的"养胃四宝"

微信图片_20250421175123.jpg

1. 猴头菇炖鸡:菌类多糖修复胃黏膜 

2. 小米南瓜粥:果胶物质形成保护膜 

3. 烤馒头片:碳化结构吸附毒素 

4. 木瓜炖雪耳:蛋白酶促进蛋白质分解

图片

《老老恒言》云:"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更宜调理。

"建议50岁后实施"211饮食法"——

每日2拳蔬菜1掌蛋白质1拳主食,配合餐后百步走,让脾胃在温和运动中重焕生机。

记住:好肠胃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巧。

从今天开始,用这碗养生粥开启您的胃肠焕新计划


•  全文完  


注:内容仅供参考,所涉及的食疗方子仅做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指引哦。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存在个人差异,身体不适还是要及时线下就医。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微信,进学习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