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张立国老师的宫廷古法膏滋的熬制工艺!
在中域教育第 1 期宫廷古法膏滋进阶班学术交流会青岛站中,非遗技艺传承人张立国老师分享了一系列独特且严谨的宫廷古法膏滋熬制工艺,这些工艺是保障膏滋品质与药效的关键所在。
选材讲究,道地为先
张立国老师强调,宫廷古法膏滋十分注重原材料的选择。药材需精选自道地产区,以确保其品质优良、药效充足。像山东东阿县阿胶、宁夏枸杞、新疆核桃仁、浙江桑葚、神农架蜂蜜等,都是制作膏滋的上乘之选。
在中药方面,方城山间丘陵的葛根、当归、川芎、天麻、山茱萸等一品草药,因其生长于特定的适宜环境,有效成分含量高,成为膏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味药材都要经过老药工严格的检验、鉴别、调配与核对,只有各项指标达到*、无添加且安全性合格的标准,才能进入后续的熬制环节。
三煎四滤,萃取精华
张立国老师的 “三煎四滤” 萃取术是此次分享的一大亮点。这一创新工艺突破了传统熬制方法,通过多次熬制和过滤,能够更充分地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使得膏滋的药效大幅提升。相较于传统工艺,多熬一次相当于多萃取 30% 的精华,真正实现了药力的层层渗透,充分发挥了 “君臣佐使” 的配伍原则。
具体操作过程中,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煎药器内,先用武火熬制,大火煮沸约 1 小时后,转小火以沸为度,熬制 4 小时左右,用纱布过滤出首道药汁,即 “头汁”;
随后再加水浸润药材,按照前面的煎法,滤出 “二汁”;
第三次继续煎煮 3 小时以上,直至药味淡薄,滤净药渣倒弃,得到 “三汁”。
三次煎煮后,对药汁分别进行四次过滤,尽可能去除药渣和杂质,让*终的膏滋纯净且富含精华。
慢浸长泡,充分浸润
在熬制之前,药材的浸泡环节同样重要。除胶类药外,将其他中药放入洁净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令其吸收膨胀,再加水至高出药面 10 厘米左右,浸泡 24 小时,确保药材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在后续煎煮时能够更好地析出有效成分。对于阿胶等胶类药材,则需单独提捡出来,在冷水中浸泡 48 小时以上,使其慢浸融胶,为后续的熬制做好准备。
浓缩收膏,精准把控
经过 “三煎四滤” 得到的药汁混合一处,静置沉淀后再次过滤,随后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当药汁逐渐变稠厚后,转用小火进一步浓缩,并不断搅拌,防止粘锅。浓缩至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的程度,即为清膏。此时,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或蜂蜜等)倒入清膏中,在小火上慢慢熬炼,同时持续搅拌。收膏的时机至关重要,需精准把握火候,当膏体能扯拉成旗样,或者将膏汁滴入清水中能凝结成珠而不散,便达到了收膏的适宜状态。
卫生保障,规范操作
在整个熬制过程中,卫生安全不容忽视。张立国老师提到,需采用专业纯化水,利用空气负压清洁及多重冷灭菌技术,保证熬制环境的卫生,从而确保膏滋的品质安全。从*初的选材,到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的每一步,都严格遵循规范操作,力求为学员们呈现*正宗、质的宫廷古法膏滋熬制工艺,让传统膏滋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养生保健的独特价值。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