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望耳诊病,你知道多少?
日期:2024-12-31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布于耳,手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也分布于耳或耳周围。故耳为“宗脉之所聚”。此外,在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体的反应点。所以耳与全身均有联系,而尤与肾、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可以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
当身体的某些部位有了病变时,在耳的相应部位就可以出现充血、变色、变形、丘疹、水泡、脱屑、糜烂或明显的压痛等病理改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1.耳色
正常人耳廓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耳轮淡白,多属气血亏虚;
耳轮红肿,多为肝胆湿热或热毒上攻;
耳轮青黑,多见于阴寒内盛或有剧痛的病人;
耳轮干枯焦黑,多属肾精亏虚,精不上荣,为病重,可见于温病晚期耗伤肾阴及下消等病人;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为出麻疹的先兆。
2.耳形
正常人耳廓厚大,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耳瘦小而薄,是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耳廓肿大,是邪气充盛之象。耳轮干枯萎缩,多为肾精耗竭,属病危;
耳轮皮肤甲错,可见于血瘀日久的病人。
3.耳病变
耳内流脓水,称为脓耳,多由肝胆湿热,蕴结日久所致;
脓耳后期转虚,则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耳道之内赘生小肉团,称为耳痔,因湿热痰火上逆,气血瘀滞耳道而成。
耳道局部红肿疼痛,为耳疖,多因邪热搏结耳窍所致。
上一篇:
中医望诊:观鼻知疾病,简单有效!
下一篇:
伤寒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太阴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