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别再给孩子瞎补了!这不是在补身体,而是在害孩子!
"天天给孩子炖海参、煮燕窝,想让孩子补充营养,好长个子,结果孩子动不动就积食发烧,个头也长得很慢。"李奶奶跟隔壁邻居抱怨道。
很多家长们一到春天就拼命给孩子"贴春膘",却不知春季进补讲究"清补慢调"。
春季养娃要“搭顺风车”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阳气升发就像小树抽新芽。
此时给孩子进补,就像给庄稼追春肥,讲究"轻、透、升":
旺盛肝气:肝主筋,春应肝,筋骨舒展助长高
脾胃苏醒:脾为后天之本,吸收好才能转化营养
肾精萌动:冬季储备的能量开始滋养骨骼
但现代孩子由于饮食肥腻,垃圾食品摄入过多等问题,容易出现三大"生长绊脚石":
- 肝火过旺:脾气暴躁、睡觉磨牙、眨眼频繁
- 脾虚积滞:挑食厌食、大便酸臭、舌苔厚腻
- 肾精不足: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差、盗汗尿床
明代儿科专著《幼幼集成》说得好:"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如果家长们在春天盲目给孩子进补,就会像给小火苗泼油,反而引发积食、过敏、多动等问题。
古法养娃的智慧
药王孙思邈的育儿经
《千金要方》记载:"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强调春季要适当"春捂",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内热。
李时珍的食疗观
《本草纲目》提到:"核桃,补肾通脑,益智慧。"但特别注明"每日食不过三枚",提醒家长控制坚果摄入量。
钱乙的调养法
宋代儿科圣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异功散",用四君子汤加陈皮,既补脾又理气,至今仍是调理小儿脾胃的经典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道粥品,集三位儿科圣手的智慧为一体的益智健脾粥——
山药核桃小米粥
专治“光吃不长个、多动不专注”
- 小米80克:健脾养胃的"黄金米"
- 山药半根:补肺脾肾的"神仙食"
- 核桃仁20克:益智健脑的"脑黄金"
- 鸡内金3克:消食化积的"清洁工" (可不放)
- 花生15粒:补气血的"天然糖果"
做法:
1. 小米淘洗后冷水浸泡30分钟
2. 山药去皮切丁(戴手套防痒)
3. 所有材料加600ml水,大火煮沸
4. 转小火熬40分钟至粘稠
这碗粥的妙处在于"攻守兼备":
山药小米健脾胃助吸收,核桃鸡内金消积食益智力,葡萄干补充微量元素。
每周喝3次,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
✅ 孩子饭量增加,大便成形
✅ 写作业专注时间延长
✅ 夜间盗汗、磨牙减少
✅ 过敏发作频率降低
*,给各位家长们叮嘱一下,春季养娃,注意"四要四不要"
要做到:
1. 辰时喝粥(7-9点胃经当令)
2. 每天晒太阳30分钟(裸露后颈促钙吸收)
3. 睡前捏脊(从尾椎捏到大椎,每天5遍)
4. 常吃发酵食品(酸奶、纳豆调节肠道菌群)
不要做:
1. 睡前喝牛奶(加重脾胃负担)
2. 盲目补充DHA(过量影响凝血功能)
3. 吃反季水果(草莓、西瓜寒凉伤脾)
4. 强迫喂饭(引发厌食心理)
餐桌上的"健脑四宝"
1. 芝麻酱拌菠菜:补铁补钙提升专注力
2. 牡蛎蒸蛋:锌元素促进智力发育
3. 南瓜小米糊:叶黄素保护视力
4. 紫菜虾皮汤:天然碘库助力甲状腺健康
《育婴家秘》有云:"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春季养娃不是比拼营养品价格,而是顺应天时调理脏腑。
就像培育小树苗,定期松土(运动)、适量施肥(饮食)、及时修枝(作息),自然能收获栋梁之材。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