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岳老师:平衡针灸,头面部穴位定位及针刺手法详解!
平衡针灸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王文远教授创立,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不仅适用于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还可以用于调理亚健康状态及健康保健,是一种全面、高效的针灸疗法。下面由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亲传弟子李东岳老师,分享平衡针灸头面部穴位的定位及其针刺手法。
平衡针灸头面部穴位定位及针刺手法详解:
1、升提穴
o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后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
o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 cm左右
o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o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
o 功能:升阳固脱、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
o 主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
2、腰痛穴
o 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o 针刺特点: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o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o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
3、急救穴
o 定位: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
o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或面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0.5寸。
o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
o 主治:休克、晕车、晕船、晕机等
4、胃痛穴
o 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
o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
o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健脾养胃、活血化淤、健胃消食
o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溃疡、膈肌痉挛等
5、鼻炎穴
o 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
o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
o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N抗过敏
o 主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
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
o 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
o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
o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o 功能: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
o 主治: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
7、明目穴
o 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
o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
o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o 功能:通窍明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2周内效佳)
o 主治:18岁以下的假性近视、早期混浊性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8、醒脑穴
o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及颈后枕骨下两侧(医风及风府之间1/2处)(或风池穴)
o 指针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及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o 指刺方法:采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
o 指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o 主治:神经、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
9、偏瘫穴
o 定位:位于耳尖直上3cm处(约1.5寸)
o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o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或滞针针刺手法
o 针刺方向:向太阳穴方向斜刺,进针约1.5-2寸
o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o 功能:益气壮肾、化痰祛风、醒脑开窍
o 主治:脑血管意外的中风、昏迷、偏瘫等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