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315322952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动态 > 知识分享

春天别错过这3种野菜!不起眼的野菜竟是天然的"养脾胃高手"!

日期:2025-03-22 来源:中域教育 阅读:630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大地焕发生机,阳气也开始蓬勃上扬,人体新陈代谢的节奏明显加快。

然而,这温暖潮湿的季节却给肠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使其仿佛进入了 “危机状态”

不起眼的野菜竟是【脾胃清洁工】

一方面,湿气极易阻碍脾脏的正常运作,肝脏的气机也容易郁滞不畅;

另一方面,冬季进补时摄入的大量油腻食物在肠道中留下的 “残余” 尚未完全消化。


这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腹胀、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在春季频繁出现。


据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季节,春季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概率提升了 40%。

肠道菌群

并且,肠道的健康状况绝非仅仅关系到日常排便,它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堪称人体的免疫防线。

人体内 70% - 80% 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肠道之中。

一旦肠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有害菌数量增加,而益生菌数量减少,那么人体的代谢功能、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

轻则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重则引发老年痴呆、肿瘤、肠癌,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

而这些春季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顺应时节的饮食就能找到化解这些烦恼的"绿色处方"。

春天肠胃闹脾气

都是“肝木克脾土”惹的祸

《黄帝内经》"春主肝",肝气在春天像发芽的柳条肆意生长。

但肝木太旺会压制脾土,这就是中医说的"肝木乘脾"

加上春雨绵绵湿气重,脾胃这个"人体烘干机"超负荷工作,自然出问题:

急性腹泻:吃啥拉啥,像开闸放水

食欲不振:看见饭菜就反胃

舌苔厚腻:舌面像铺了层白地毯

胃胀反酸:打嗝带着酸腐味

大便黏腻:冲三次马桶还挂壁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就像防洪要先加固堤坝,春天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脾胃养好。

顺应时节,便有解决方案,春季这些不起眼的野菜中,就藏着"脾胃三兄弟"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中医典籍里早有记载春菜的妙用:

《本草纲目》"荠菜利肝和中,明目益胃";

《食疗本草》"马齿苋煮粥止痢,敷疮消肿";

《滇南本草》"蒲公英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

中医典籍里早有记载春菜的妙用

这些野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很好的像扫帚一样清扫肠道垃圾。

不但含有天然抗菌素,还抑制有害菌繁殖,有些还含有粘性成分,能很好地保护脾胃。

后台一位小哥私信,他天天吃重油重辣,结果慢性腹泻了一个月。

正值春天,我们建议他多喝荠菜粥,配合按揉足三里,两周后大便成形,连脸上痘痘都消了。

今天也把道荠菜四君粥推荐给大家,给肠胃进行"春季大扫除"


荠菜山药小米粥


荠菜山药小米粥

这道【荠菜山药小米粥】,集合四大护胃食材:

荠菜100克:天然抗生素,专治春季腹泻

山药半根:修复胃黏膜的"创可贴"

小米80克:健脾养胃的"黄金米"

茯苓15克:吸湿能手,给肠道除潮气

做法:

荠菜焯水挤干切碎,茯苓提前泡软

山药削皮切丁(手痒戴手套)

小米冷水下锅,水开放其他食材

小火熬40分钟至粘稠,加枸杞焖5分钟

这碗粥对身体有三重保护作用——

止泻:荠菜中的荠菜酸能抑制肠道痉挛

止泻:荠菜中的荠菜酸能抑制肠道痉挛

养菌:山药黏液促进益生菌繁殖

抗病毒:小米富含硒元素增强肠道免疫力

每天早餐喝一碗,坚持一个月,你就会感觉,排便规律成型,不再粘马桶,饭后不再胀气打嗝,舌苔变薄,口臭减轻。

春季护胃“三吃三不吃”


要多吃:

蒸苹果:果胶吸附毒素,止泻又养胃

炒米茶:焦香入脾,化解积食

猴头菇:修复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

蒸苹果:果胶吸附毒素,止泻又养胃

千万别吃:

香椿拌豆腐:高蛋白+高草酸,易致胃结石

腌笃鲜:咸肉含亚硝酸盐,刺激胃黏膜

青团:糯米难消化,加重胃胀

青团:糯米难消化,加重胃胀

《老老恒言》说得好:"脾胃为后天之本,老年更宜调理。"

春天吃野菜不是忆苦思甜,而是用天然食材给肠胃做大扫除。

记住这个顺口溜:春吃青,夏吃红,秋吃白,冬吃黑,一年四季胃不亏。

这个春天,就让田间地头的野菜帮您重启消化系统吧!


•  全文完  

注:内容仅供参考,所涉及的食疗方子仅做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指引哦。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存在个人差异,身体不适还是要及时线下就医。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微信,进学习群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