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不是懒,而是肝脾失调了!一碗汤唤醒被"湿被子"裹住的身体
春季生发,万物复苏。但是,很多人却经常感觉自己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
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春困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同事小王抱怨:"每天睡够8小时,上班还是昏昏沉沉,午饭后就困得睁不开眼。"翻开他的舌苔,白腻得像发了霉的豆腐。
春困不是病
是身体在“换挡”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阳气生发时,人体气血也该从冬藏转为春生。
但现代人久坐少动、饮食肥甘,导致身体换季时"卡档"。
1. 肝气郁滞型:胸闷胁胀、眼睛干涩、凌晨1-3点易醒
2. 脾虚湿困型:头重如裹、口水粘稠、大便粘马桶
3. 气血不足型:心慌气短、手脚冰凉、月经量少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百病皆由痰作祟。"
春季气候潮湿,内外湿气勾结,就像给身体裹上湿棉被,阳气升发受阻,自然困倦乏力。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爱用咖啡"续命",但这反而加重体内湿热,形成恶性循环!
解困不能靠咖啡
解春困不能"头痛医头",调理好这些,问题自然解决:
1. 疏肝理气:《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畅通才能带动气血运行
2. 健脾祛湿:《景岳全书》强调:"脾虚则湿聚。"脾就像身体的"抽湿机",机器生锈就会积水成涝
3. 补气升阳:《本草纲目》记载黄芪"补诸虚不足,益元气",阳气足才能冲破湿气束缚
不要觉得很复杂,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佛手玫瑰鲫鱼汤】,集合疏肝、健脾、化湿,一汤多效调理:
佛手玫瑰鲫鱼汤
给身体装“除湿器”
- 鲫鱼1条:健脾利水的"水中人参"
- 干玫瑰花10朵:解郁不伤正的"开心果"
- 鲜佛手半只:理气化痰的"清香果"
- 茯苓20克:渗湿健脾的"小海绵"
- 生姜5片:温中散寒的"小太阳"
做法:
1. 鲫鱼煎至两面微黄,冲入开水(汤色更白)
2. 所有材料入砂锅,大火煮沸转小火
3. 炖40分钟至汤色乳白,加盐调味
这道汤的巧妙之处在于"攻守兼备":
玫瑰花疏肝解郁,佛手理气不伤阴,茯苓健脾祛湿,鲫鱼提供优质蛋白。
就像给身体同时打开窗户(疏肝)和启动抽湿机(健脾)。
每周喝2次,连续三周,你会明显感觉:
✅ 晨起口苦减轻,舌苔变薄
✅ 午后困倦感消失,工作效率提升
✅ 大便成形不粘腻,腹胀缓解
春季解困
“三要三不要”
要做:
1. 上午喝陈皮薏米水(陈皮3克+炒薏米15克煮水)
2. 敲打胆经:沿大腿外侧裤缝线,每天敲打200下
3. 练习"嘘"字诀:晨起面东,深吸气后发"嘘"声吐气
不要做:
1. 睡回笼觉:会打乱阳气生发节奏
2. 冷水洗脸:刺激血管收缩不利气血运行
3. 过量吃水果:多数水果寒湿加重脾虚
*,给大家推荐几样餐桌上的"提神四宝"
凉拌蒲公英:清热解毒,缓解春燥
茼蒿豆腐汤:清肝火助睡眠
大米芹菜粥:补脾胃清肝热
紫苏炒鸡蛋:解表散寒提神醒脑
《老老恒言》说:"春困秋乏,皆可调摄。"
解春困不是对抗自然规律,而是帮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记住这个顺口溜:春困别硬扛,疏肝健脾是良方,少喝咖啡多喝汤,适度运动晒太阳。
这个春天,让我们用传统智慧破解"春困魔咒",找回精气神!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中域教育”字样的版权归中域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